2024-07-29 广西化妆品协会
遏制危机:立法引导 可持续发展实践 近年来,环境气候危机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化妆品行业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不容忽视。首先,化妆品原料中石化衍生来源成分占有一定比重,会导致碳排放增加;其次,部分化妆品成分具有环境持久性和生物蓄积性,使用后可能通过人类活动进入生态环境,对海洋生物和整体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最后,化妆品包装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和浪费问题。 国际社会通过建立政府间合作机制、缔结国际公约、实施目标行动等方式,共同推动化妆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宣布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制定相应的ESG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引导和敦促行业开展可持续发展业务实践。 ESG概念由联合国规划署在2004年首次提出,倡导在投资中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问题。 2006年,联合国发起成立负责任投资原则(PRI)组织,支持各签约成员机构将ESG内容纳入投资分析和决策实践,在推广ESG投资理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年10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发布新修订《环境营销声明使用指南》,对解决环境营销宣称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此外,美国还针对化妆品产品包装再利用比例、产品标签真实性等出台了法规。 2019年12月,欧盟公布了《欧洲绿色协议》,以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欧盟绿色可持续发展。作为《欧洲绿色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涉及和化妆品相关的四个议题:减少包装废弃物、可持续发展产品生态设计条例、注重产品和企业的环境绩效、赋能绿色转型中的消费者。此外,《欧盟零毁林法案》、“微塑料禁令”、《包装和包装废物法规》及欧盟生态标签等可持续相关配套政策,都对化妆品行业产生了直接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作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践行ESG发展理念已成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动选择和重要举措。国家相关部门也纷纷发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引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产品,积极推进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增加绿色产品供给,积极培育绿色市场,支持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对含塑料微珠日化用品的禁止生产和销售时间进行限定;《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针对食品和化妆品提出了限制过度包装的要求及判定规则;《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将分散式用途的化学物质(注:化妆品属于分散式用途的化学品)纳入环境与健康危害测试和风险筛查的重点范围……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和实施,旨在鼓励企业采取可持续生产方式,引导绿色消费,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对化妆品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涉及化妆品原料来源、成分、包装和标签标识等,化妆品企业需调整供应链及配方、包装,制定市场策略等,以适应法规新要求,进而促进化妆品行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现状:行业掀起 可持续发展浪潮 全球大势下,ESG和绿色可持续已然成为化妆品行业的关注热点,国内外化妆品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加强,纷纷布局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相关化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贝哲斯咨询发布的天然和有机化妆品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天然和有机化妆品市场容量达1704.24亿元,其中我国天然和有机化妆品市场容量达488.95亿元。报告预测,到2027年,全球天然和有机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973.78亿元,预测其间将以9.6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 另据报道,全球个人护理及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总体保持每年5%的增长率,而绿色化妆品市场规模每年以15%的速度高速增长。 绿色可持续相关化妆品市场规模的高速增长,显示出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的强烈需求。 原料创新是化妆品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关键 植物类原料源于天然,契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我国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特色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鼓励和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研究开发化妆品。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商务部三部门于2023年7月印发的《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出,“加强特色植物原料开发创新,推动活性原料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加大在食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应用”。政策驱动下,特色植物原料已成为化妆品领域研究开发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酵技术、合成生物学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化妆品企业纷纷入局生物技术赛道,发力原料创新。2023年2月,奇华顿收购了美国生物技术公司Amyris部分化妆品原料。角鲨烷是Amyris最具代表性的原料之一,该公司采用半合成生物方法替代从深海鲨鱼肝脏中提取成分的传统方式,有效保护了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同年6月,欧莱雅集团收购了美国生物技术公司Debut的少数股权。Debut拥有使用酶模拟植物在自然界中制造分子的技术,该技术更高效且消耗资源更少,未来将应用于欧莱雅新型成分和个人护理产品的开发中。与此同时,布局合成生物技术的国内企业也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仅品牌端就有巨子生物、珀莱雅、贝泰妮等;兼具原料和应用目的,则以华熙生物和锦波生物为代表;原料端更是数不胜数,如柯泰亚生物、中科欣扬等。 我国原料创新催生了新原料注册备案热潮,自2021年5月1日化妆品新规施行以来,截至2023年底,新原料备案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共有117个新原料备案,其中生物技术原料和天然来源原料占比高达42.73%。 绿色包装是可持续实践的重要一环 对于化妆品行业来说,绿色包装是可持续实践的重要一环。据估算,包装占美妆产品碳足迹的35%;另外,原材料占25%、运输占10%、制造过程占10%。近年来,国内外化妆品企业纷纷探索使用绿色环保包装。 欧莱雅在2018年携手阿里巴巴,推广无胶带、易撕拉、100%可降解的绿色包裹在电商物流中使用,将填充物和外包装都替换为环保可循环材料;欧莱雅承诺,到2030年,产品包装中所用的塑料100%是源自回收或源自生物基材料。雅诗兰黛也将可持续发展概念融入包装设计,努力使品牌的产品包装满足“5R”(Reduce:减量化原则;Reuse:再利用原则;Recycle:再循环原则;Regenerate:再生性原则;Reevaluate:重新评价原则)目标。联合利华承诺到2025年,其所有的塑料包装都是可重复使用的、可回收的或可降解的,并在包装中使用至少25%的再生塑料。 国内品牌在绿色包装领域的探索也取得积极进展。逸仙电商发布的《2022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逸仙电商旗下品牌完美日记、皮可熊、小奥汀调整纸箱克重,优化尺寸,使用水印纸箱代替胶印纸箱,采用更环保的牛皮纸材料,促使纸张用量减少25%;同时,全部纸箱取消了表层塑料覆膜,进一步减少塑料包装材料使用。华熙生物旗下品牌“润百颜”,在2020年末开启“颜值银行”次抛空管回收计划。珀莱雅绿色包装工作小组进一步扩大绿色包装在公司内的应用范围和规模。 消费者偏好向可持续型产品和服务倾斜 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议题的讨论度和关注度持续攀升,消费者的消费意向与购买行为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变化,正逐步呈现出向可持续型产品和服务倾斜的趋势。 德勤发布的《2019年千禧一代调查报告》显示,42%的“千禧一代”决定购买一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该公司对社会或环境有积极影响。Mazars中审众环《2021中国消费者报告》显示,在可持续消费方面,超过四分之三的中国消费者表示会主动了解品牌在可持续方面的举措,并参与过可持续消费;近九成消费者愿意在未来三年增加可持续消费,其中逾八成认为其可持续消费将占到未来整体消费的一半以上,近四成受访者的可持续消费计划比重甚至超过80%。《2023东方美谷蓝皮书(化妆品行业)》显示,有63%的消费者会关注产品的原料和产地,也有超九成的消费者表示会因为品牌的可持续行为增大购买意愿。 综上可见,消费者更愿意为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品牌买单,这些行为转变正在为可持续型产品创造市场机遇,可持续议题已经成为助力化妆品品牌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 ESG成为化妆品企业抢跑的新赛道 当前,许多企业积极转变业务模式,将ESG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商业战略的核心原则,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拓展新业务机遇。今年4月12日,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证券交易所分别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第11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7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以下统称《指引》),自今年5月1日起实施。《指引》明确了适应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公布规范,以及相关信息披露标准,旨在指导上市公司深入实践可持续发展观念。这表明,ESG报告信息披露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必选动作,申请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的ESG报告数量也将逐年增加。 从化妆品行业来看,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宝洁等早就将可持续定为发展目标,将ESG建设与企业战略牢牢捆绑在一起。国内化妆品企业尽管起步较晚,但也一直坚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公示ESG报告。上海家化在2021年发布了我国化妆品行业第一份ESG报告。今年,上海家化、丽人丽妆、珀莱雅、贝泰妮等企业陆续发布了ESG可持续发展报告。这反映出,我国头部化妆品企业已越来越重视ESG相关报告的披露。近年来,逸仙电商、上海家化、珀莱雅的ESG评级(MSCI)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表明我国部分美妆企业的ESG发展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未来展望:多方参与 助力绿色转型 化妆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共同努力和持续推动。只有这样,化妆品行业才能实现真正的绿色转型。 建设化妆品原料数据库 化妆品原料大规模生产、应用和排放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我国,化妆品原料的使用应符合《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有关规定,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外化学品法规管控物质中,有339种原料在我国作为普通原料管理,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而且,当前我国化妆品监管法规体系主要侧重人体安全评估,对环境安全评估的要求并不明确。 我国亟须建立专业的化妆品原料环境安全和人体安全信息数据库,在为安全评估提供支撑、为研发创新提供参考依据的基础上,推动化妆品行业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建设化妆品可持续相关标准和认证体系 政策和立法在推动化妆品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化妆品企业开始积极参与并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尽管如此,但目前我国化妆品领域仍面临着缺乏与国际接轨、专门针对化妆品的可持续相关标准和认证体系等问题。这导致许多化妆品在生产端和消费端存在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缺失,从而影响了他们为可持续产品支付溢价的意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与国际接轨且具有我国特色的可持续相关标准和认证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给产品贴上绿色可持续标识,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比较标准,帮助其识别和选择真正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品。这不仅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能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进而推动整个化妆品产业可持续发展。 用技术创新推动可持续转型 加强技术创新是推动化妆品行业实现可持续转型的有效途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技术将更加深入地渗透到化妆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通过不断研发更多可持续原料、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推动可持续包装设计,化妆品行业将显著降低产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将成为化妆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企业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并在物流等领域实现智能化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行业向更加环保、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加强消费者教育 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是可持续相关产品发展的根本动力。美妆品牌不仅需要在产品方面向消费者传递绿色低碳的理念,更要在社会责任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积极引导消费者提升对可持续美妆产品的认识和了解。 加强消费者教育,不仅能够增强消费者对可持续相关产品的信任和认可,还能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这有助于推动整个化妆品行业实现真正的绿色转型。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的核心议题。作为与公众生活紧密相关的行业,化妆品行业必须坚定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原料、包装等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更是把握未来市场机遇的关键所在。(作者单位:中国保健协会化妆品发展工作委员会)